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林业碳汇作为世界公认经济安全有效的固碳方式,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生态惠民的重要手段。
我国从参与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到开发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市场,已有20余年的林业碳汇开发实践经验。尽管自2017年以后CCER一度陷入暂停状态,但各地林业碳汇发展一直稳步推进。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启动了18个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和21个国有林场森林碳汇试点,鼓励地方积极探索碳汇能力巩固提升技术、计量监测方法、碳汇产品研究开发制度和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新等,探索林草碳汇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路径、方法和机制。2023年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支持合乎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并提出探索基于碳汇权益的绿色信贷产品,合乎条件的可纳入碳减排支持工具范围,还鼓励碳排放企业、大型活动组织者、社会公众等通过购买林业碳汇履行社会责任。随着2024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包括林业碳汇在内的整个碳汇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目前,地方开展林业碳汇开发依然存在一些难点。譬如,现实中造林碳汇发展面临可用林地规模限制,经营性碳汇推广则受到计量方法掣肘。又如,林权权属清晰是林业碳汇开发的前置条件,但地方上不少林地还没完成林权不动产登记。再如,我国林业碳汇入市交易条件较为严苛,将不少林地项目排除在碳汇交易门槛之外,制约了地方林业碳汇发展的空间和潜力。此外,基层林业部门关于林业碳汇开发普遍存在政策知识掌握不透彻、专业方面技术人才匮乏、计量监测水平不高等短板,导致其难以独立承担林业碳汇开发的相关业务工作。
森林作为陆地ECO主体,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发展林业碳汇的目的,就是要让森林在发挥吸收固碳生态效益的同时,打通生态价值转换为经济价值的路径,以“碳”为媒实现点林成金。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突破。
科学编制林业碳汇发展规划,适当调整造林碳汇与经营性碳汇项目的规模及比重。从长远看,应逐渐加大发展经营性碳汇的力度,积极开展森林经营性碳汇的项目储备工作,为下一步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的推广夯实基础。
创新优化林权不动产登记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林权不动产确权登记的实施和普及。重点要做好自然资源部门林权登记工作和林业部门林业管理工作的衔接,通过政府购买林权测量服务、推动数据整合共享、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等方式,优化林权登记模式和简化相关工作流程。
建立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由点及面加快构建林业碳汇数据库。通过整理、汇集各地分散的碳汇监测数据,构建整个区域乃至全国的林业碳汇数据库,精准把握特定范围内的林业碳汇数量规模和变化趋势,为有关政策的制定调整和相关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精确的数据参考。
妥善化解制度设计层面的制约性瓶颈阻碍,不断丰富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要认真梳理、研究和调整制约林业碳汇发展的政策性局限,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适度扩展可用于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林地类型和范围。积极探索林业碳汇交易、抵押、补偿的创新模式,持续激发广大林农及相关公司参与林业碳汇开发的积极性。
人工智能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最重要的先导产业、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正在通过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更新、重组,生产关系、生产制度重塑,成为最具潜力、带动力和深刻影响力的新质生产力引航。
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共建国家的一起发展与繁荣。经过11年的共同努力,一大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为共建国家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经济学在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中的角色,应该是在科学决定气候目标的基础上,主要研究怎么样以成本最小化的方式实现该目标,而不是将经济考虑凌驾于科学之上,由经济学决定温升应该控制到什么程度。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有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地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空间,携手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上一篇:2024农博会·花博会 非遗“荔枝木炭焙”“漳浦馆”茶更香
下一篇:聚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共筑互利共赢新生态
聚焦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共筑互利共赢新生态
渝万高铁皂桷树地道顺畅贯穿四季度奋战为全线通车奠定根底
广西烂尾轻轨被拆锯倒一根墩柱费用约10万元
五千元炒股月收益30%五年后有多少钱_5000元炒股一年赚多少怎样买新股
银河证券-电力设备及新动力职业:蔚来1000km+试驾成功,半固态电池加快验证 创始证...
随着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升高,人们对环保逐渐重视,这也直接引发了人们对粉碎机产品的环保性能要求变...
中新网西宁9月25日电 题:青海“东大门”民和:玉米秸秆“变身”山区民众“致富草” 九...
联系电话:13938276101
联系QQ:2307492325
公司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孝义街道龙尾工业园区
木材粉碎机
树枝粉碎机
菇木粉碎机
营业执照公示Copyright © 2021 infocn@fun88angel.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1015216号